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小说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331章 为大明杀敌建功,为家人报仇雪恨!

第331章 为大明杀敌建功,为家人报仇雪恨!(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支重骑兵装备精良,无疑也是永明城邦的精锐。

抽走护喉板后,尸体的脖子露了出来。

李国助伸手到甲襟中摸索了片刻,突然拉出来一条项链,上面连着一块镀锡的铁牌。

这是永明军的兵牌,算是李国助的又一项“发明”,是军人佩戴的身份标识工具,主要用于战场识别伤亡人员。

在原来的历史上,最早的兵牌是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南北战争中出现的。

由于战场伤亡率高,士兵常自行购买或制作金属牌,刻写姓名、家乡等信息,以便死后辨认。

这些牌子多为木质、铅制或锡制,由民间工匠打造,并非军队统一配发,样式杂乱。

德军于1870年普法战争后率先配发金属制“识别牌”。

一战期间,各国效仿。

美国1916年正式采用铝制兵牌,刻有姓名、部队编号等。

英国称“身份盘”,初期为单枚,后改为两枚,一存遗体,一报伤亡。

材质多为铝或不锈钢,可悬挂于颈部,信息简洁实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以后,兵牌呈现标准化发展趋势。

美国采用两枚不锈钢牌,链式连接,一枚随遗体,一枚留存记录,信息包括姓名、军号、血型、宗教信仰。

苏联士兵牌为胶囊状,内藏纸质信息条。

冷战时期,部分国家加入条形码或磁性条以提高信息存储效率。

现代兵牌仍以金属如钛、不锈钢为主,但增加了激光刻印、二维码或电子芯片,如美军实验的“数字兵牌”。

除身份识别外,可能集成医疗数据、战场定位等功能。

铝、钛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被发现,不锈钢也还没有被发明。

李国助采用镀锡铁牌也算符合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兼顾了耐用和防锈。

“曲承志。”

他沉声念出了刻在兵牌上的名字,又问那哭泣的重骑兵道,

“他是你什么人?”

“呜呜呜……他是我哥,我的亲哥呀!”

那重骑兵哭哭啼啼地道,

“我的父母妻儿都被建奴杀了,就只剩下这一个亲人……呜呜呜……”

“原以为来了南海边地能过几天安稳日子,哪知我哥他……他……啊啊啊……”

“别哭了!你是永明镇最精锐的铁骑,哭的跟个娘们似的成何体统?”

李国助没奈何,只得厉声呵斥了一句,见他强忍住不哭了,又柔声道,

“你叫什么名字?”

“我……我叫曲承恩……”

说着曲承恩抬手抹了两把眼泪。

“好,曲大哥!”

李国助伸手拍了拍曲承恩的肩膀,

“你想为死去的家人报仇吗?”

“我与建奴誓不两立!”曲承恩一拳捶在地上,咬牙切齿地道。

“好!那就振作起来!”

李国助突然铿锵有力地道,

“令兄是为永明镇牺牲的,他会配享忠烈祠,得到万民祭拜。”

“雅兰城很快就要有武器店可供个人购买或订做精良的火器。”

“你的月饷本就不低,还能得到50两抚恤银,希望你能用它们武装好自己,”

“为大明杀敌建功,为家人报仇雪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