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但云樽城为什么还要有造船厂呢?(2 / 2)
毕竟大卡缅能成为俄罗斯远东造船业中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军事背景。
因为红星造船厂始建于1954年,最初是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核潜艇维修与改装中心,负责维护“阿库拉”级等先进核潜艇。
冷战期间,大卡缅是高度机密的军事禁区,拥有完善的潜艇维护设施和核辐射防护体系。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奠定了大卡缅成为造船业中心的技术基础。
但那是制造钢铁舰船的技术,跟风帆时代的造船技术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
要说它有什么地理和自然禀赋的话,李国助觉得无非就是背靠锡霍特山脉南麓,又建在卡缅卡河边罢了。
在锡霍特山脉南麓,意味着有大量优质木材可以就近采伐。
在卡缅卡河边,意味着可以利用河流运输从山中采伐的木材。
同时还可以利用河水驱动水力机械,加工建造船只所需的木材和金属材料。
或许还可以再加一个天然水深的优势,
这可是作为深水良港的条件,也适合大型军舰和商船停泊与建造。
但这些条件纳霍德卡港也都有啊,还比它多了个冬季外海不结冰的优势呢。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可以在冬季去朝鲜和日本采购造船所需的金属原料。
而冬季乌苏里湾一冰封,大卡缅的船可就哪里都去不了了。
所以也真的不怪李国助想不通。
“原因是多方面的。”
面对李国助的疑问,韩溪停开始有条不紊地解释起来,
“首先今年新增的流民实在已没地方安置,只有去云樽城一带开荒。”
“但我们又觉得那一带可开垦的土地不多,最多也就是亩,产值实在有限。”
“虽然山里有天然柞林可辟为蚕场,但总体上也很有限,大约最多只能开辟8000亩。”
“既然可开垦土地实在不多,我们便觉得没必要在云樽城优先发展农业。”
“不能优先发展农业,便只能优先发展手工业了。”
“恰好云樽城建在河边,又在西河大岭南麓,具有仅次于雅兰城的工业开发潜力。”
“所以我们商讨之后,就决定优先发展云樽城的工业。”
“云樽城没什么矿产,但山里优质的木材多呀,还能借助河流运输到城里加工。”
“于是我们就决定在云樽城办一家造船厂,作为雅兰造船厂的补充喽。”
“反正我觉得云樽城建造船厂比建枪炮厂的理由更充分呀。”
“不知少爷为何似乎不怎么赞成云樽城有造船厂?”
“呃,那倒不是……”
李国助赶忙想了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我就是觉得造船厂的利润不高,订单也不多,有雅兰造船厂应该就够应付了。”
“少爷这么想可就不对了。”
韩溪亭不以为然地道,
“实际上我们开设云樽造船厂是为了给永明镇建造专业的战舰。”
“至于武装商船和其他的民用船只,雅兰造船厂一般是足够应付的。”
“但也不排除订单扎堆,生产力跟不上的情况发生的可能。”
“到时候云樽造船厂也能帮雅兰造船厂分担一下,总比推掉订单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