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新年(2 / 2)
“哦~那胖子啊,他确实有些本事。
这段时间结交了不少世家子,还都不是那种一无是处的纨绔。
大概类似文博这样,没什么本事走仕途,在家中可有可无的角色。”
小姑娘自顾自说着,丝毫没注意到一旁晚辈脸上的尴尬。
“最怪的当属晴儿了,那胖子经常进宫找她,上次晴儿还从他那接了个名册,说是要帮忙求皇上颁布一条新的律法,我还是第一次见晴儿对一个男人态度这么好呢。”
韩婵口中的晴儿,自然就是五公主赵晴。
李环第一次听说这码事,略一回想,上次在崇岳山的时候,胖子确实跟五公主在崖底岩洞里待了一晚。
二者孤男寡女,难不成因此生了情……
不对啊,按胖子的秉性,若真有这种事,他自己先憋不住说出来了。
胡思乱想的时候,主桌方向响起清脆敲击杯子的声音。
韩昌站起身来,说了些吉祥话,而后宣布宴会开始。
席间推杯换盏,不必细说。
宴会过后,众人散去。
韩家主单独留下了李丰年一家,架设暖炉,生起炭火。
火上烧水煮茶,大舅哥与妹夫俩难得单独聊起了天。
“丰年,上次血衣案做的不错,陛下还在我面前夸了你。”
“丰年受之有愧,那都是环儿帮我找的线索。”
李丰年没有隐瞒,若不是李环,他根本猜不到那案子是淫妇伙同奸夫陷害自家相公,留下一件血衣后逃遁到了外地。
事情真相大白后,事主敲锣打鼓送来一块匾额,弄得满城皆知。
韩昌为妹夫倒上一杯茶,继续道:
“就算是环儿的功劳,也是你教导有方。
按理说傅康出事后,被他举荐的官员多少都要受到牵连,短时间内升迁就别想了。
但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这件案子又办得漂亮,过完年你还是会就任枢密直学士。”
听到这个消息,李丰年微微有些意外。
转念一想,似乎又明白了什么,叹了口气。
韩昌同样叹了口气,“想必你也猜到了陛下的意思。”
李丰年抬眼看向对方,欲言又止。
韩昌轻轻摇头道:
“该说的我都已经跟皇上说了,眼下的情形你也看到了。
北川萧家来势汹汹,意图再明显不过,二十年前的契约是时候该履行了。
孩子已经长大了,之前的历练不就是为了接下来的事?
这不止关乎你一人,而是整个天下。
事成之后,你的功绩将会远在我之上,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晋升一品,未来我的位子也会落在你手上。”
李丰年苦笑一下:
“想当年,我确实是冲着超过舅爷你才去的北川。
可这二十年下来,我已经不求什么位极人臣、名留青史了,只想跟环儿佩儿过安稳日子。”
两人一时陷入沉默,房间内只听到热水沸腾的声音。
片刻后,韩昌笑着转移话题道:
“我曾私底下厚着脸皮问过陛下,自己死后将会获得什么谥号,结果他直言我得不了文正,文贞还差不多。
太祖皇帝名叫赵真,为了避讳,我只能再往后挨一挨,封个文成。
我自然是不服气,不是自夸,建成乾州,功在当下利在千秋,若我都没资格做文正,谁还有资格?”
说到这,他看向自家妹夫,后者也跟着露出笑容,不言而喻。
韩昌再次叹了口气,酸溜溜道:
“圣上居然跟我说,我跟王石通加在一块也不如你。
我承认,你的谋划确实高明,可以解决诏国两大隐患。
但那并不代表你比我强,而是我没你缺德。
你跟侯显成掏空心思提出的那条阴损计谋,我这辈子都想不出来。”
“舅爷您是治世能臣,着眼于高处,自然做不来这种算计人的事。”李丰年恭维一句。
韩昌摇头笑了笑,感慨道:
“年轻时我也瞧不上那些思想迂腐的老家伙,因此才会被发配到乾州那片荒芜的地方。
当时我就在想,一定要做一番成绩给他们看,后来的确成功了。
只是随着年纪增大,自己不知不觉也跟当年的老家伙一样,求稳而不思进取。
只想着怎么保全这份家业,尽量不要弄个晚节不保。”
说着,他将窗户打开一条缝,用竹竿掀起外面的草帘,看着正在院中说话的李家姐弟俩,开口道:
“丰年,这件事还是早些和环儿说吧,留给他们姐弟的时间不多了。”
李丰年长长叹了口气,灯光之下,眼眶微微泛了红。
……
大年初一,子正时刻,明帝赵恒早早起了床。
今天是新年伊始,赵恒身为一国天子,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先是到祖宗祠堂斟酒祭祖,又去道堂拜神祈福,宫里同样设有佛堂,不过不用他操心,皇后素灵艳无需吩咐自会敬佛禳灾。
回到御书房,赵恒在黄笺纸上以朱笔写下了新年第一句吉祥话,去吃饭的途中又祭拜过孔子和药王。
等终于能坐下吃口热乎饺子时,已经到了寅正时分。
皇帝新年的早饭跟百姓一样,一盘饺子一碟醋。
饺子里包着铜钱,铜钱数量依旧和百姓一样节省,一盘六个饺子总共只放了两枚铜钱。
前两个吃到便是齐天福气,未来一年都会国泰民安。
大太监许平喜常伴天子左右,规矩自是知晓。
他轻轻转动一下盘子,将包着铜钱的两个饺子冲着皇上。
早饭过后,皇帝移驾保心殿,静待妃嫔皇子们参拜。
赵恒膝下共有子女七人,算不上多,除了远在春临住持大局的二皇子,其余人都到了。
今年比往年多了个生面孔,是刚回朝的四皇子赵透。
赵透回宫已有些时日,大多数时间都待在书房里读书,闲时便找李环等人玩。
对于眼前这些“兄弟姐妹”,没什么感情。
昨晚皇室家宴上见过一面,大家也是有一搭没一搭聊着。
卯时,百官上朝。
帝王新年第一次受官员参拜,按规矩今天的早朝只是走一个过场,赵恒说几句吉祥话,早朝就结束了。
可依旧止不住有不开眼的旧事重提,又说起了立太子的事,结果自然是吵得不可开交。
相较于往年大皇子与二皇子之争,今年又多了个四皇子。
哪怕赵透并无夺嫡念头,依旧有人为他摇旗呐喊。
皇帝对此早就见怪不怪,率先悄悄离开,留下满朝文武自己争吵。
站在御花园旁一座小楼中,赵恒举目望向远方,同时脑中闪过一个疑惑:
这座小楼是何时建立的,里面又住着谁,自己怎么丝毫没有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