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救了状元中状元(1 / 2)
清康熙年间,江南小镇乌溪镇背靠青山,一条蜿蜒的小河穿镇而过。镇西住着个叫周承安的穷书生,家中徒有四壁,唯有满架书卷,他每日苦读,盼望着能一朝金榜题名,改变命运。
这年秋闱将近,周承安收拾行囊,准备赶赴省城参加乡试。临行前,他路过镇外的破庙,听见里面传来微弱的呻吟声。他壮着胆子走进去,只见角落里躺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面色苍白如纸,额头滚烫,正发着高烧。此人身边散落着笔墨纸砚和一个破旧的包袱,显然也是赴考的学子。
周承安心生怜悯,顾不得自己赶路要紧,先将年轻人背回了家。他变卖了家中仅有的几件值钱物件,请来郎中为年轻人诊治,又日夜悉心照料。年轻人醒后,自称名叫沈文远,祖籍徽州,此次也是前往省城参加乡试,不想途中染病,幸得周承安相救。沈文远感激涕零,与周承安结拜为兄弟,约定若能高中,定当涌泉相报。
待沈文远身体康复,二人便一同踏上了赴考之路。一路上,周承安对沈文远照顾有加,将自己的干粮省下来给他吃,夜里还把床铺让给他休息。沈文远看着周承安的举动,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到了省城,二人顺利参加了考试。放榜之日,沈文远竟高中解元,而周承安再次名落孙山。沈文远拉着周承安的手,言辞恳切地说:“兄长之恩,文远没齿难忘。待我进京参加会试,若能得中,定要为兄长谋个好前程。”说完,给了周承安一些银两,便匆匆离去。
周承安失望地回到乌溪镇,继续苦读。这一年的除夕夜,大雪纷飞,周承安家中冷冷清清,唯有一盏孤灯相伴。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周承安打开门,只见一个浑身是血的人倒在门口,仔细一看,竟是沈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