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徐敬业扬州起兵与局势变化(2 / 2)
林羽领命后,丝毫不敢懈怠。他回到家中,简单地收拾了行囊,便迅速投身于出征事宜的筹备之中。他亲自来到军营,点选军中精锐。他在士兵们中间来回踱步,目光锐利,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人的面容和体魄。那些身经百战、武艺高强的将士,被他一一挑选出来,组成先锋部队。他深知,先锋部队在战场上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将是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
随后,林羽又广纳谋士。他在营帐中摆下酒席,邀请了众多有识之士。酒席间,众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讨作战计划。林羽详细地向他们询问扬州的地形、叛军的兵力部署等情况。谋士们各抒己见,有的建议从正面强攻,有的主张迂回包抄,还有的提出了奇袭的策略。林羽认真地倾听着每一个人的意见,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终于制定了详细周全的战略。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练兵场上时,林羽便带领将士们开始操练。他亲自示范各种战术动作,大声地喊着口号。将士们在他的带领下,整齐划一地进行着刺杀、冲锋等训练。喊杀声震天,士气高昂。林羽知道,士气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让将士们充满信心,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同时,林羽还筹备粮草、打造兵器。他派遣了大量的士兵前往各地征集粮草,确保大军出征后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在兵器作坊里,工匠们日夜不停地打造着各种兵器。锋利的长刀、坚硬的长枪、坚固的盾牌,一件件兵器在工匠们的手中诞生。林羽亲自来到作坊,检查兵器的质量。他拿起一把长刀,轻轻一挥,感受着刀的锋利和重量。他对工匠们说道:“兵器是将士们在战场上的生命,你们一定要用心打造,确保每一件兵器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一切准备就绪,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扬州进发。军旗猎猎飘扬,上面绣着的 “唐” 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马蹄声疾如骤雨,所到之处,尘土飞扬。士兵们步伐整齐,眼神坚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林羽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前方,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知道,前方等待着他的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他毫不畏惧,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大唐的安宁浴血奋战。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又掀起了另一波惊涛骇浪。一些与李显关系密切的大臣,在暗中被人揭发与徐敬业有书信往来。这些信件被送到了武媚的手中,信件内容虽未完全公开,但种种迹象表明,他们疑似参与谋反。武媚得知此事后,雷霆震怒。她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她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警惕,她知道,李显虽然已经被贬为庐陵王,但他在朝中仍有一定的势力,此次事件很可能是他妄图东山再起的信号。
在一次庄严肃穆的朝会上,武媚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声音冰冷刺骨:“李显虽已被贬为庐陵王,但仍贼心不死,其党羽竟与徐敬业勾结谋反,妄图颠覆我大唐社稷。为绝后患,即日起,将李显再贬为庶人,流放至更为偏远之地,让他永无翻身之日。” 武媚的话语中充满了决绝,她的目光扫视着群臣,仿佛在向他们宣告自己的权威不容挑战。
众臣听闻,心中虽对这一决定有所疑虑。毕竟李显远在房州,并无实际行动,仅凭一些信件就将他再次贬谪,似乎有些过于严厉。但在武媚的威严之下,无人敢出声反对。他们只能默默跪地,领命遵旨。朝堂上一片寂静,只有武媚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权力的无情和残酷。
而林羽率领的大军,已然抵达扬州城外。他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扬州城高耸的城墙。那城墙在日光下散发着冰冷的气息,仿若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城外的叛军营地戒备森严,军旗随风舞动,隐隐传来阵阵喊杀声。林羽深知,这一战必将艰难无比。但他肩负着平定叛乱、维护大唐稳定的重任,心中暗自思忖着破城之策。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不能退缩,必须为大唐的安宁浴血奋战。他握紧了手中的缰绳,目光坚定地望着扬州城,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