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小说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 第58章 贾兰

第58章 贾兰(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贾兰对贾环等其他兄弟姐妹也秉持着平等和友善的态度。他不会因为贾环庶出的身份而歧视他,在日常交往中,能够与贾环和平相处。这种对兄弟姐妹一视同仁的态度,体现了他明理守礼的胸怀。

封建礼教对贾兰的影响深远。在那个时代,封建礼教强调等级制度、长幼有序、礼仪规范等。贾兰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将这些观念深深烙印在心中。他的母亲李纨也是封建礼教的忠实执行者,对他的教导更是强化了这些观念。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贾兰明白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和责任,通过言行上的明理守礼来维护家族的秩序和尊严。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使他成为一个有教养、懂规矩的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个性发展,使他在行为和思想上较为保守。

贾兰在言行上的明理守礼,是封建礼教影响下的产物,同时也展现了他良好的品德和素养。这种品质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贾兰的行为表现

1.学堂事件中的表现

在《红楼梦》第九回大闹学堂事件中,贾兰劝阻贾菌的行为,充分展现了他独特的性格和处事方式。

当时,学堂里金荣因一些琐事羞辱秦钟,贾菌年少气盛,怒不可遏,要去与金荣理论。而贾兰却及时劝阻,称“不与咱们相干”。从贾兰的想法来看,他深知在学堂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冲动行事只会带来更多麻烦。他明白金荣背后可能有家族势力的支持,一旦与他发生冲突,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矛盾,甚至会影响到自己和家族的声誉。他不像贾菌那样只凭一时意气用事,而是能够冷静地分析局势,权衡利弊。

贾兰的动机主要源于他内心的责任感和对家族的维护。他作为贾政的嫡长孙,深知自己肩负着振兴家族的重任。在他看来,此时最重要的是专注于学业,通过科举考试为家族带来荣耀,而不是在这些无谓的纷争中浪费时间和精力。他担心与金荣的冲突会让自己陷入是非之中,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和未来发展。此外,他也受到母亲李纨的教导影响,李纨一直教导他要明哲保身,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会保护自己。因此,贾兰选择以一种相对理智和克制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情。

这一事件对贾兰的性格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进一步强化了他沉稳内敛的性格特点。在面对冲突时,他能够保持冷静,不被情绪左右,这使得他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加成熟和稳重。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了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念。他明白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界里,只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才能在困境中脱颖而出。

然而,这一事件也可能让贾兰在一定程度上变得过于谨慎和保守。他过于注重权衡利弊,可能会错过一些展现自己勇气和担当的机会。但总体而言,学堂事件中的表现是贾兰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经历,它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现实和复杂,为他日后在科举之路上的奋斗奠定了坚实的性格基础。

2.射鹿情节的意义

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贾宝玉被梦魇康复之后,闲逛到一处山坡时见到了贾兰射鹿的场景,这一情节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深刻反映出贾兰的志向和性格特点。

从志向方面来看,“鹿”与“禄”谐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禄”代表着功名利禄,是仕途和富贵的象征。贾兰射鹿这一行为,暗示了他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渴望。他深知在封建社会中,科举是获取功名的主要途径,而他也将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如同一位勇敢的猎手,瞄准“禄”这一目标,全力以赴,毫不退缩。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科举之路上取得成功,为家族带来荣耀,重振贾府的声威。这与他平日里勤奋读书、刻苦习武的行为相呼应,进一步体现了他对未来的规划和抱负。

从性格特点方面分析,射鹿情节展现了贾兰的果断和坚毅。射鹿并非易事,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精准的判断力和果断的行动力。贾兰能够在合适的时机果断出手,说明他在面对目标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不犹豫、不迟疑。同时,射鹿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在等待猎物出现的过程中,不能急躁,要保持专注。这反映出贾兰在追求自己的志向时,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能够忍受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懈地努力。

此外,这一情节还体现了贾兰的独立性。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他没有像其他子弟那样依赖家族的庇护,而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追求目标。他选择射鹿这种方式来锻炼自己,表明他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不盲目跟从他人。

在小说中,射鹿情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进一步丰富了贾兰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对他的性格和志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这一情节也与小说的主题相呼应,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家族子弟通过科举追求功名利禄的社会现象。它暗示了贾兰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沿着科举之路不断前行,为家族的兴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此外,射鹿情节也为小说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使读者在感受贾府繁华与衰落的同时,也能看到贾兰这样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人物形象,为小说注入了一丝希望和活力。

3.与他人的交往模式

在《红楼梦》中,贾兰与贾府子弟的交往模式和关系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反映出他在贾府复杂环境中的生存之道。

贾兰与贾宝玉虽是叔侄关系,但两人在性格和志趣上差异明显。贾宝玉整日在女儿堆中厮混,对读书求取功名极为反感,认为那是“禄蠹”所为。而贾兰则一心向学,将科举视为实现人生价值和振兴家族的重要途径。这种差异使得他们在日常交往中交流并不多。然而,贾兰并没有因此而轻视或疏远贾宝玉,在一些家族场合中,他依然会以礼相待。当贾宝玉生日时,贾兰会像其他兄弟姐妹一样,送上贺礼,表达自己的祝福。他遵循着封建礼教的规范,对长辈保持着应有的尊重,即便与贾宝玉在观念上存在分歧,也能做到礼数周全。

贾兰与贾环的关系也较为微妙。贾环因庶出的身份,在贾府中常常受到冷落和歧视,性格变得乖戾暴躁。贾兰虽然身为嫡长孙,但并没有因为身份的差异而歧视贾环。在日常交往中,他能够与贾环和平相处,保持着一种相对平等和友善的态度。不过,他们之间也没有特别深厚的情谊。贾兰深知贾环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性格缺陷,但他选择以一种包容和克制的方式与他相处,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除了贾宝玉和贾环,贾兰与其他贾府子弟的互动也相对平淡。他不像其他子弟那样热衷于参与家族中的各种娱乐活动,而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读书和习武上。他与年龄相仿的子弟们在兴趣爱好上缺乏共同之处,因此在交往中显得有些疏离。但在一些必要的场合,如家族聚会、学堂学习等,他依然能够与大家保持基本的礼貌和交流。

贾兰与府中的长辈们,如贾母、王夫人等,关系也较为疏远。贾母和王夫人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贾宝玉身上,对贾兰的关注较少。贾兰虽然渴望得到长辈的认可和关爱,但在这种被忽视的环境中,他逐渐学会了独立和自我约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表现,试图在家族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但由于缺乏长辈的支持和鼓励,他的成长之路显得更加艰难。

贾兰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沉稳、内敛和礼貌的态度。他的交往模式受到自身性格、家庭环境和封建礼教的影响,虽然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亲密的关系,但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和麻烦。这种交往模式使他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学业和目标,为日后的科举之路做好准备。

五、贾兰的命运结局

1.高鹗续本中的结局

在高鹗整理的《红楼梦》续本中,贾兰的结局令人瞩目。他凭借自身的勤勉努力,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功考中举人,为逐渐衰败的贾府带来了新的希望,重振了贾府的门楣。

在续本里,贾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家族逐渐走向衰落,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然而,贾兰并未被困境所打倒,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志向,一心扑在学业上。他深知科举是改变家族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日夜苦读,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才华。最终,他在科举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贾府的骄傲。

贾兰考中举人这一结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贾兰的性格特点来看,他勤奋好学、沉稳内敛、明理守礼,具备了成功的基本素质。在原着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读书和习武的执着追求,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冷静和坚韧。这些品质使他在科举的道路上能够坚持不懈,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此外,他的母亲李纨对他的严格教导和悉心培养,也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纨深知在封建社会中,只有通过科举才能为贾兰谋得光明的前途,因此她对贾兰的学业要求极为严格,督促他不断努力。

这一结局对贾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为贾府带来了新的荣耀和希望。在贾府衰败的背景下,贾兰的成功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贾府的众人看到了家族复兴的曙光。其次,它也改变了贾兰和李纨在贾府中的地位。贾兰成为举人后,李纨也因此得到了朝廷的封诰,头戴珠冠,身披凤袄,享受着荣华富贵。这一结局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那个时代,科举是文人进入仕途、光宗耀祖的主要途径,贾兰的成功正是通过科举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家族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这一结局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在原着中,贾府的衰败是不可避免的,是封建社会腐朽制度的必然结果。贾兰一人的成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贾府的命运,续本中贾府的复兴显得有些牵强。但无论如何,高鹗续本中贾兰考中举人重振贾府门楣的结局,为《红楼梦》增添了一抹希望的色彩,也让读者看到了贾兰这一人物的坚韧和努力。

2.其他结局猜想

除了高鹗续本中贾兰考中举人重振贾府门楣的结局,从李纨的判词和曲词中,还能推测出贾兰中举后不久去世等其他结局猜想。

李纨的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以及曲子《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都暗示着贾兰的结局或许并非如续本中那般圆满。

有观点认为,贾兰在中举后不久便去世了。从判词和曲词中“到头谁似一盆兰”“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等描述来看,贾兰虽取得了功名,看似荣耀加身,但很快就面临死亡。这种结局猜想的依据在于,《红楼梦》整体基调是悲剧性的,贾府最终走向衰败,即便贾兰一时取得成功,也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而且,在封建社会,科举之路充满艰辛,贾兰长期刻苦读书习武,身体可能早已不堪重负,中举后的压力和应酬也可能加速他的死亡。

还有一种猜想是,贾兰虽然中举,但贾府的衰败之势已无法挽回,他无力回天,最终随着家族一同没落。判词中“枉与他人作笑谈”似乎暗示了李纨和贾兰的努力最终成了他人的笑柄。贾府内部矛盾重重、经济危机严重,外部又面临各种压力,贾兰即便有才华和抱负,也难以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然而,这些猜想也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仅从判词和曲词来推断贾兰的结局过于主观,缺乏足够的文本支撑。而且,《红楼梦》原着未完成,我们无法确定曹雪芹原本的构思。高鹗续本中的结局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贾兰的人物性格和成长轨迹,而其他结局猜想更多是基于对悲剧氛围的解读和对文本的过度阐释。但无论如何,这些不同的结局猜想都为我们深入理解《红楼梦》和贾兰这一人物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

六、贾兰人物的象征意义与现实启示

1.象征意义

在《红楼梦》中,贾兰这一人物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深刻反映了小说的主题和封建社会的特点。

贾兰象征着家族的希望。贾府作为一个百年贵族世家,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衰败,内部矛盾重重,经济危机四伏。此时,贾兰的出现为家族带来了一丝曙光。他自幼勤奋好学,立志通过科举考试重振家族声威。他的努力和坚持代表着贾府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能够通过他的成功来延续家族的荣耀。与贾宝玉形成鲜明对比,贾宝玉对科举仕途极为反感,整日沉迷于女儿堆中,对家族的兴衰漠不关心。而贾兰则肩负起家族的重任,成为贾府复兴的希望所在。

贾兰也象征着封建社会的科举追求。在那个时代,科举是文人进入仕途、光宗耀祖的主要途径。贾兰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将科举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他刻苦读书,研习经史子集,课余时间还不忘习武,力求做到文武双全。他的这种追求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广大文人的普遍心态,他们为了功名利禄,不惜付出一切努力。与贾环相比,贾环虽也渴望得到认可,但他的行为乖戾暴躁,缺乏贾兰的勤奋和毅力,在科举之路上难以取得成功。贾兰的科举追求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只有通过科举,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此外,贾兰还象征着封建社会中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他明理守礼,对长辈恭敬孝顺,对兄弟姐妹友善平等。在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随波逐流。他的这种品质在那个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与王熙凤等人物形成对比,王熙凤为了权力和财富不择手段,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而贾兰则坚守着儒家的道德准则,成为封建社会中传统价值观的扞卫者。

贾兰这一人物在《红楼梦》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他不仅是家族的希望、封建社会科举追求的代表,更是传统价值观的坚守者。通过对贾兰这一人物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楼梦》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2.现实启示

贾兰的人物经历和性格特点蕴含着诸多对当代人的现实启示,能为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

贾兰的勤奋努力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这对当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在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都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贾兰深知科举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于是日夜苦读,不断提升自己。当代人也应明确自己的目标,像贾兰一样为了目标全力以赴。例如在学习上,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自尊自强也是贾兰性格中的闪光点,值得当代人学习。贾兰在贾府中虽不被重视,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现代社会,我们也会面临各种挫折和困难,可能会遭遇他人的轻视和误解。此时,我们要像贾兰一样,保持自尊,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轻易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同时,要自强自立,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贾兰的沉稳内敛在当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浮躁和冲动。而贾兰在面对冲突和问题时,能够冷静思考,不盲目行动。这启示我们在遇到事情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性地分析问题,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沉稳内敛能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与他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此外,贾兰的明理守礼也为当代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现代社会,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我们应该像贾兰一样,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在与他人交往中,以礼相待,不仅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还能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贾兰的人物经历和性格特点为当代人提供了多方面的现实启示。我们应汲取他的优点,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努力成为一个勤奋努力、自尊自强、沉稳内敛、明理守礼的人,从而在现代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