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2 / 2)
“我们搞经开区的目的是什么,搞活经济带动民生发展,资本家来投资的目的是什么,赚钱,赚钱,还是赚钱!这是我们从踏上HK、欧美外部考察学习起就一定要牢记在心的区别所在。”
光这份税务工作者根深蒂固的认知,就足够让现场穿着中山装、列宁服的各位鼓掌了。
小让同志虽然是民营企业代表,觉悟确实不错。
“我们江州的经济开发区放在江南区的一片农田村舍,夏季还可以听取蛙声一片,思路肯定是用新建设的工厂、楼盘、生活住宅区带动新城区建设,但港商来看了就不太感冒,他们只想要市中心最好最繁华的地段,为此拿出三十亿投资的诱惑!”
当初江州市里面就是这样把让卫东卖进房地产,不知道他们汇报给上面怎么说,反正现在终于可以哼哼哼,大家都看看是怎么回事。
在场各位肯定都倒吸口气,江州市都能这样吸引三十亿!
整个江州已经是全国数得着的重工业大城市,之前全年工业产值就是四十亿。
现在计划单列市把在江州的国企、央企、三线厂都打包给江州,也才价值约三十亿。
这港商只要几块地就能投资三十亿!
光是想想就觉得匪夷所思。
当然也有人问为什么港商要感冒……
让卫东赶紧解释是打比方,不感兴趣的意思。
他其实是隐约记得好像港商在平京是拿了很大很牛逼的几块地,现在把话说透点,算是打个预防针,起码有人知道这事儿大概怎么回事:
“肯定有很多吹牛皮的港台商人,大多都是骗子,但我接触到江州这几位都是赫赫有名的亿万富豪、百亿集团、上市公司,这三十亿也能从合资公司投入查证,所以我分析下这三十亿怎么投,又为什么会投……”
就分享会的模式:“一座二十多层的酒店建筑,建设成本一千万就够了,但后期装饰装修各种设备妥妥的上亿,四五星级酒店运营就得三五亿,一座商业中心建设成本大概也是几千万,但要能全面对外营业,而且定位在高端购物中心,带影院、带各种餐馆、美食街,五到十亿的投资很正常……”
对于月工资一百元内的机关单位,启动偌大个平京汽车合资公司,勒紧裤腰带都实际上没掏几个现金,总资产才五千万美元。
按照官方汇率不到两亿。
已经搞得天上地下一团乱麻,据说当时是六位院里副总拍板才确定合资。
这边港商搞商业中心几个亿都稀松平常的口吻。
真的把各位惊到了。
好在让卫东这不是准备赚钱:“相比之下,一座二十多层的写字楼投入才是最低,简单装修给各家单位租用办公,所以几千万都能搞定,这就是我推荐给平京汽车制造厂的模式。”
“相应的,把这些地块上的市民群众转移拆迁到别处居住,是不是也要建楼修住宅,这些投资也要算在里面,可港商就会提出来,安置五栋楼,修十栋给他们卖五栋行不行,为了赚钱,房价就会拉起来,记住他们能卖三五千、甚至上万元每平方。”
大家再次对资本家的阴狠毒辣有了清晰印象。
因为有对比:“目前我们很熟练了,砖混结构的六到八层建筑成本是每平方三百到三百五十平米,钢筋混凝土的二十多层带电梯高楼,每平方五百元左右,沪海、平京可能会稍微贵几十块,我们是尽量按照集资建房的价格就这样卖给职工群众,反而是按揭分期贷款买房的利息,会加到30%,这钱是银行赚取了。”
现场已经有人忍不住银行这么赚的吗?!
让卫东都没好说后来好像贷一百万,得换一百九十万?
他肯定没贷过,但听过吐槽。
这个利率其实是他跟商州、江州的银行临时算出来,都没人说不是。
自有人帮他辩经:“银行赚了也是国家赚,利率……二十年回款周期好像也有点低哦。”
让卫东还想争取下:“但稳定啊……”
话一出口,他就想给自己一巴掌!
反正现场能看到,跟银行相关的眼都亮了。
为什么商州、江州的房贷方案,跟银行方一说就通。
这会儿银行每年放贷给各种单位,然后收不回来的死账呆账是个天文数字。
前几年大部分行业私营企业还没有被允许,计划之外便是投机倒把,所以现在除了极少数地方,私营经济还远没有成型。
地方国企和商业银行的地方分行都是地方政府系统的,连银行高管的任免都抓在地方手里,因此银行贷款直接被看做“第二财政”。
这就导致,这会儿的贷款绝大部分不是走客户申请银行审核的程序,而是地方政府和体制内关系户直接伸手要。
至于还钱,都是一家人提还钱你不觉得太俗吗?
到后来终于有做大的民营企业想要贷款,比起老老实实办手续,还是拉上银行信贷人员,晚上吃好喝好X好更有效,几杯下肚醉醺醺,外加上下打点到位,打开公文包拿上印章开始签合同了就。
让卫东有点肝儿颤的连忙和盘托出:“房地产贷款确实最稳定,但我们在商州推动对社会上出售商品房的时候,就发现个后果,银行宁愿给房地产贷款,却对各种生产经营企业推三阻四。”
本来刚有些热烈起来的现场,猛的像泼了盆冷水。
无数经营业主都给税务系统抱怨过这个局面,银行不给我们放贷,你们还要来收税,就两头夹板气。
税务系统都头痛不已的后果。
让卫东不得不本着自己的良心,坚持说出结果:“最后就是银行有的是钱,每年盈利最高的单位就是银行、房地产,可市面上搞生产搞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却越来越难,这跟我们要发展生产力的根本思路背向而驰。”
这是后来的常识,对吧。
现在却让所有人都看着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深深点头。
就像看着年轻的少侠,惊艳江湖。